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首任院长王杉话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诞生记

首任院长王杉话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诞生记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首任院长王杉话说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诞生记

文章引自人民政协报2014-12-03作者李木元11月25日,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苍穹下静静矗立。

从2002年递交建设申请,到2014年12月5日即将开业试运营,这艘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拥有1800张床位、46间手术室、159间ICU病房的“医疗航母”,已经走过了12年。

“北大国际医院是混合所有制性质,没花财政一分钱,由北大国际医院集团(后更名为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出全资兴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社会资本投资的非营利性医院。”

参与整个筹建过程的北大国际医院首任院长王杉表示。“12年,这里的故事太多了。”面对记者,王杉打开了话匣子。最难忘2002年3月,北京大学向北京市政府递交了《关于筹建北大国际医院的请示》,当年7月得到批示支持。当时,医院筹备组领导认为医院的性质应该是营利性的,这样更容易吸引社会资本进来。

2003年初,时任北大副校长、北大医学部主任的韩启德找到王杉,希望他来具体负责北大国际医院的筹建工作。

2003年3月26日,王杉作为执行董事第一次参加董事会就提出:把医院的性质改为非营利性。

“这个想法很大胆,需要严格论证,而且可能受到大家的批判。”

王杉说,之所以坚持这个主张,基于两点:一是在当时的政策环境下,建设营利性医院审批很难。

二是从运营角度看,一家医院从投资到营利,基本需要7~10年,而我国营利性医院税率平均是8%~11%。

国际上医院的平均利润率只有3%~6%,在美国,做得比较好的营利性医院的利润率也不过10%~15%,这就意味着即便国家头3年免税,7~10年内北大国际医院的利润很难抵消税负,难以生存。可是改为“非营利性”就意味着不能分红。这个决定确实影响了医院融资,2003年底,后续投资就没了着落。

“当时我就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办医院是长线投资,近期就体现股东利益是“妄想”;第二句是,要想赚钱,不能靠医院,而要靠医院相关的产业链,包括医药公司、医疗器械产业、健康管理医疗信息产业等等。

“王杉说,和三四十家企业谈了,最终方正集团认可了他们的方案,进行注资。”

“2003年是一道坎,这道坎迈过去了,一切就好办多了。现在看来,当初的决定是对的,减少了很多阻力。”

王杉回忆说。最感动王杉多次表示,筹建北大医院他只是执行者,而医院的动议者、推动者和总设计师是韩启德校长(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是韩校长信任他,给了他人到中年再创业并燃烧激情的机会。

“他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的理念,高瞻远瞩,对于指导后来医院筹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大国际医院成功建设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很多人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王杉说,从他2003年3月26日参加第一次董事会,到2005年4月8日拿到“准生证”,期间共跑下了40多个项目审批章,没有一次是在政府门外等着,都是约好见面直接谈。

最让王杉感动的是,时任北京市发改委主任的丁向阳说过一句话:“王大夫,只要你符合审批条件,我‘抹脖子’都给你批!”

最担忧医院只有好的医生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目前,北大国际医院的医生主要来自北大医学部的各家附属医院,通过规范的多点执业,保证医院运行。

“北大国际医院的用人是开放的,欢迎全世界的医学人才来此工作。”

王杉表示,除此之外,他们也会依托北大医学部这个“摇篮”培养更多年轻的优秀人才。但是王杉的最大担忧依然是人才,确切地说是医生队伍。他说,医院主要需要三类人:一类是护士,目前医院护士除了管理和核心骨干,基本上实现了社会化,也就是可以招收合同制护士。

第二类是管理团队,除了一些技术部门,基本上也都是社会化身份。

第三类是医生,现在一流的医生主要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他们都是有编制的单位人。

让这些大腕辞掉工作到社会资本办的医院来,几乎不可能!

“怎么办?编制,这是最大的吸引力。”

王杉希望,政府部门能在社会办医编制方面有所尝试。

最希望当问起医院现在最希望解决的是什么时,王杉马上说:“医保!”

尽管到北京看病的患者数量很多,超过了3成,但主力还是本地城镇居民和职工。他们到医院看病最在意的是医保能否报销。

“但一家新医院要获得医保报销资格,必须要有一定门诊量的积累,而这至少需要3~6个月。”

王杉说,这个要看开业后的运行情况。希望能尽快解决。

关注腹膜后肿瘤病人关爱自己和家人健康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更多精彩】微信搜索公众号腹膜后肿瘤关注微信公众号:腹膜后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