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李希贵校长是教育改革名家吗,他的“走班制”怎么样?可以拿来用吗?

李希贵校长是教育改革名家吗,他的“走班制”怎么样?可以拿来用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李希贵校长是教育改革名家吗,他的“走班制”怎么样?可以拿来用吗?

九年前,李希贵来到北京十一学校担任校长,他要实现心中的一个梦想。作为一名教育家,他选择的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艰难道路。今年七一,李希贵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7年年底,李希贵辞去教育部官员的职务,来到十一学校,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老师们一起制定十一学校行动纲要,第一次把“建设伟大学校”的目标写了进去。

2010年10月,行动纲要中的一句话悄然变成了现实:“课程改变,学校才会改变”。学生上课实行走班制。 而同时进行的课程改革几乎是颠覆了老师们过去几十年所有的教学模式。

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很多人认为这场改革是一次冒险。党总支书记李希贵默默地承受着所有的压力。改革最艰难的三年里,李希贵放弃了所有的出差事务,天天和老师们在一起共渡难关。

李希贵给了每个人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在他的鼓励下数学博士潘国双研发数学课程,把数学分为5个等级,让学生自由选择。到目前为止潘老师已经编写教程二十多本。

就在改革最艰难的时候,李希贵也从来没有强迫他人去改变,他始终保持科学的路径和方法。如今在十一学校,每个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规划自己的学业和未来。刘笑老师清楚地记得一位初三女生给李希贵校长送礼物时说的一句话——“你把这个学校带得挺好的,这是给你的一个礼物,作为奖励。”

李希贵总说自己是老师和学生的“首席服务官”,在十一学校,学生们可以约李校长谈想法,可以和他共进午餐,学生的创意经常会被拿到校务会上讨论。在各种活动中,学生可以把他们的李校长装扮成各种样子。

李希贵在学校活动上扮成魔法师

一切为了孩子,就是为了中国的未来。6月17日,李希贵第二次前往新疆克拉玛依,三年前,在十一学校教育改革最艰难的时候,他毅然签订了和克拉玛依市合作办学的协议。

三年来,十一学校的改革理念在边疆克拉玛依也开了花,但李希贵探索中国教育的思考和脚步远未停止。在他的带领下,学校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一学校也成为全国唯一的基础教育改革典型。今天,十一学校的每一名老师真真切切地认为自己是在“建设一所伟大的学校”。

借鉴,是很有必要的,但千万不要不顾水土,照搬别人的模式,否则就会成为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比如说学生整体情况怎么样,你们学校的老师整体情部况怎么样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我们学校也曾经实行过一段时间走班制,但实践下来,效果不理想,不得不停止试验。其中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适应不了外,学生的基础相差太大,原班级凝聚力减弱,班集体成为散沙不便管理等等都是其中的原因。

好的方法,需要成熟的环境来推行,而且要理性,不要一阵风一样随波逐流。这如同种庄稼一样,在南方茂盛生长,但北方就可能水土不服。记得以前山东有一所中学的教学模式红遍全国,吸引了全各地的校长老师去取经,学校甚至收起了门票。那所学校教室周围挂满了黑板,上课老师不讲学生讲,热闹非凡。这种教学模式风靡全国,不少地方也学习甚至强力推行这种教学模式,教室周围挂黑板,学生讲老师不讲。有些地方有效果,有些地方的确也遇到水土不服,学成四不象,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令老师们怨声四起。

教育之道,百花齐放。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借鉴别人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去尝试,去创新。

走班制弱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弱化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课间学生忙于赶场,效果极差。中小学阶段的教育重在育人,走班制重在知识传授,所以走班制不适合中小学的教育。

同一个菜,不管制作方法讲的再明白,不同的人做出的味道肯定不一样。何也?火候不同,更别说材料有质与量的细微差别了!

走班制看着好玩,要真走好不容易。大学也有走班,但必须是大同小异。这“大同”,起码是一个学习班级的建制不能乱,否则一盘散沙,学生(何止学生,成年人又人如何!)由于缺乏自治力,荒废学业或误入歧途真难说。这“小异”,也须在规矩内满足个人爱好或需求。中学阶段面临高考,一般不宜为求新而误人前程。

退一万步讲,走班制要走好是极需人力财力的,没有统筹的方案、没有充裕的师资、没有成熟的经验、尤其是没有可信度的结果――必须是长期的,那么最好敬而远之!

走班制是素质教育的配套机制。

走班制适合中国国情吗?